
贺锋,男,博士,江西吉安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教授。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2002-2005参加烽火科技和UTStarcom深圳研发中心的3G核心网研发,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11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EECS访学一年。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承担或以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宽带移动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核心网研发、无源毫米波末端制导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星地一体化全链路微波仿真与分析系统、校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国防973专题、SAST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快速扶持项目、横向项目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专利多项,登记软著一项。
• 主持横向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财务单据关键信息提取研究” 在研
• 执行负责人主持横向项目“视频图像AI超分辨率算法轻量模型研究”,2022.07-2022.12
• 主持纵向项目“XX条件下被动毫米波XX研究”,2020.01-2021.12
• 主持纵向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2020.11-2021.5
• 主持上海航天创新基金“XX目标毫米波辐射探测关键技术研究”,2015.06-2017.06
• 主持纵向“XXX反演问题研究”,2014.01-2017.12
• 主持上海509所横向项目“星地一体化全链路微波仿真与分析系统”,2013.01-2014.4
• 主持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认知无线电中主用户频谱占用统计建模与应用”,2013.07-2014.7
• 贺锋* ,张威 ,杨玉燕 ,陈博扬 ,王建松;增值税发票全票面结构化识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已录用)
• 陈壮, 贺锋*, 洪晓航, 张淇然;自注意卷积融合的嵌入式平台红外小目标检测, 红外技术. 2024(已录用)
• 贺锋; 周涛; 陈博扬; 闫睿丰; 土壤药剂混匀度自动检测系统, 2023SR0131257, 原始取得, 全部权利, 2022-10-15 (软著)
• 贺锋 胡飞 李军 冯驰茗,“一种基于天线阵列增广协方差矩阵的射频干扰源定位方法”,专利证书号:ZL201710296300.2
• 贺锋 胡飞 姚秦川,“一种基于毫米波图像的人体隐匿物体检测方法”,专利证书号:ZL201910647793.9
• Yan Peiyao; He Feng*; Yang Yajie; Hu Fei; Semi-Supervis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IEEE Access, 2020, 8: 54135-54144.
• Hao Hu, Fei Hu, Feng He, et al, “FAST RFI LOCALIZATION USING VIRTUAL ARRAY IN SYN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IC RADIOMETERS,”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RASS2017),Fort Worth, US,2017.7.24-2017.7.28
• Xiaohui Peng, Fei Hu, Feng He, et al, “AN IMPROVED CLEAN ALGORITHM FOR RFI MITIGATION IN APERTURE SYNTHESIS RADIOMETERS,”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RASS2017),Fort Worth, US,2017.7.24-2017.7.28
• CholHyon Jang, Fei Hu, Feng He*, MyongHak Jong, and Dong Zhu, “Circular Hexagonal Lattice Array and Its Optimization in Aperture Synthesis Radiometers,” i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vol. 16,685 ~ 688,2017
• Chol-Hyon Jang, Fei Hu*, Feng He,Jun Li and Dong Zhu. “Low-Redundancy Large Linear Arrays Synthesis for Aperture Synthesis Radiometers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4, no. 6, pp. 2179-2188, 2016
• Yayun Cheng, Fei Hu, Feng He*,Liang Wu, Xiaoqin He, “Millimeter-wav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layer radar-infrared compound stealth material,” i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ol. 14, no. 6, pp. 062802.1-5, 2016
• C. H. Jang, Fei Hu, Feng He* and L. Wu, "A Novel Circular Array Structure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n Aperture Synthesis Radiometers," i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 14, no. , pp. 1758-1761, 2015.
• Dong Zhu, Fei Hu, Feng He*, Liang Wu, Jun Li and Chol-Hyon Jang. “A Novel Optimal Design of Antenna Array in Aperture Synthesis Radiometers,” i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 14, no., pp. 1227-1230, 2015.
• Liang Wu, Fei Hu*, Feng He and Jun Li, “Bayesian Inference for Inversion in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Radiometry,” in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 13, no. 7, 2016.
• Jun Li, Fei Hu*, Feng He, Liang Wu, Xiaohui Peng and Dong Zhu, “An Imaging Method With Array Factor Synthesis in Synthetic Aperture Interferometric Radiometers,” in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 13, no. 1, 2016.
• 张哲贤,胡飞,贺锋(*),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合成孔径圆阵优化,微波学报,2016.12.01,32(6):53~56
• 贺锋,魏文俊,陈柯,胡飞.综合孔径辐射计阵列中天线位置误差模型及其校正方法,微波学报,2014 Vol. 30(1): 10-14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4个,并有工程硕士、法律硕士、MBA(含EMBA)、MPA、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首批研究生院之一。我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000余人。我校首批获准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首批获准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研产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上,根据“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研究生院注重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并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国内外联合培养,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等办学思路和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院始终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质量。实施与健全导师负责制,配备研究生政治辅导员,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进行博士导师遴选和副导师预备队伍建设,资助和扶持导师编写、出版专著和研究生教学用书,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了广泛肯定,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动,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色。“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博士论坛”、 “学术沙龙”、“企业论坛”、“科技十佳”评比、研究生运动会、“十大歌手赛”等课外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生的生活,开阔了眼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生社团活动使研究生增长了才干,提高了适应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研究生会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了专业性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学术年会、学术讲座和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我校始终重视研究生院的建设,不断强化服务与管理职能。本着“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学在华中科大”的优良传统,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