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肖泳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9-16 导师主页
肖泳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无线通信,无线网络通信,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云/雾/边缘计算,频谱分配, 网络通信博弈理论,5G 通信技术, 多用户无线网络
yongxiao@mail.hust.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
2024
学术型博士
2
电子信息(博士)
2024
专业学位博士

硕士招生专业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24
学术型硕士
2
电子信息
2024
专业学位硕士

肖泳教授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 电信学院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2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信工程专业,学士;

2006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导师:RossMurch);

2012年4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导师:Guoan Bi)。

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博士后(导师:Luiz DaSilva);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导师:Leslie Kaelbling);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博士后(导师:Ong Ai Ling);

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导师:Zhu Han);

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助理教授;

2018年9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

学术成就

对智能化网络中海量异构智能设备为满足复杂多样业务需求相互竞争稀缺资源,导致网络难分析、资源难适配、性能难优化等瓶颈问题,申请人从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与认知智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特视角出发,研究认知网络智能理论与技术。围绕资源认知、智能决策能力认知和语义认知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发表领域内主流期刊论文41篇,包括7篇IEEE JSAC(均为一作)、20篇IEEE汇刊和7篇IEEEMagazine。成果被110余位院士和IEEE Fellow团队引用推介,被美国Keysight和Denso等跨国公司评价为“最佳方案”并建议“标准化实现”。担任IEEE TMC副编辑和IMT-2030 6G推进组网络智能方向副组长。牵头2项参与1项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制定并担任文稿编辑。入选中组部海外青年人才计划。所提理论模型应用到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制定中,技术成果获烽火、联通等企业推广应用。

代表性项目及成果

承担代表性科研项目(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面向6G群体智能资源共享博弈基础理论研究,在研,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临近空间飞行器通信中频谱的快速预测与精准感知技术研究,结题,参与。

代表性论著:期刊论文Yong Xiao; Mohammed Hirzallah;Marwan Krunz ;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Network Slicing overLicensed and Unlicensed Band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Communications, 2018, 36(10): 2260-2274

其他代表性成果:国际标准, Guangming Shi (石光明); Yong Xiao (肖泳) ;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for Semant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orIoT and Smart City & Community, YSTR.SemComm.IoT, 国际电信联盟, 2021-10-21 (标准)

重要学术任职

担任IEEE TMC副编辑和

工信部IMT-2030 6G推进组网络智能方向副组长。

副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CCF推荐A类期刊) 

IEEE资深会员- ACM会员 

中国通信学会CIC高级会员 

中国通信学会CIC算力网络专业委员会(筹)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CIE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CIE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会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智能融合专委会(筹)委员

中国通信学会CIC算力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 

国际标准提案编辑, 国际电信联盟ITU第20工作组 

宣传主席,2022年计算机与通信系统国际会议-

宣传主席,2022年ACM面向智慧医疗的移动与无线感知国际研讨会

特邀编辑,《物联网学报》“智能物联网中的边缘与雾计算技术”专题,2021年3月出版

华中科技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超过20个国际主流期刊和会议的技术委员会TPC成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Requirements of semantic-aware networking in future networks" (contacts: Yong Xiao and Guangming Shi), ITU-T Technical Report TR.Reqts-SAN, Jul. 2022.

2."Requirement and framework for Customer-oriented Network Auto Optimiza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acts: Xin Wang, Liya Yuan, Yong Xiao, Jiajia Zhu, and Yongsheng Liu, led by China Unicom, in collaboration with HUST and ZTE), ITU-T Recommendation ITU-T Y.CNAO, Jul. 2022.

3."Architectural Framework for Semant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or IoT and Smart City & Community" (contacts: Guangming Shi and Yong Xiao), ITU-T Technical Report YSTR.SemComm.IoT, Oct. 2021. 

4."Requirements and Reference Architecture of IoT and Smart City & Community Service based on Federated Machine Learning" (lead contacts: Yong Xiao, Xiaohu Ge, Robert Caiming Qiu, et al., in collaboration with CICT, ZTE, China Unicom, China Mobile), ITU-T Recommendation Y.RA-FML, Jul. 2020.

5."Framework of monitoring of water system for smart fire protection" (participating contact, led by CICT, in collaboration with MIIT China, China Unicom, ZTE), ITU-T Recommendation Y.water-SFP, Nov. 2019.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葛晓虎; 喻可; 李强; 钟祎; 肖泳,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时间反演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2.肖泳; 石光明; 李燕; 李莹玉,语义信息表示方法、语义编码器、解码器和语义通信框架.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210058567.9
3.肖泳; 石光明; 梁静明; 李莹玉,语义知识库自动构建与更新方法、语义编码器和通信架构.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210070546.9
4.张鹏; 肖泳,一种光传送网OTU k帧误码概率预测方法和系统. [已授权],授权号:202111496120.1
5.肖泳; 葛晓虎;李莹玉;张晓寒,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网络切换装置.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110529784.7
6.石光明; 肖泳; 李莹玉; 高大华; 谢雪梅, 基于知识图谱共享的语义编/解码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110382108.1
7.肖泳; 石光明; 葛晓虎; 夏荣; 李莹玉, 一种基于联邦生成模型的多业务数据生成和分类方法.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110100171.1
8.肖泳; 石光明; 葛晓虎; 朱慧翔; 李莹玉; 李强, 一种基于环境背景无线射频信号的运动识别方法.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011411399.4
9.葛晓虎; 陈凯; 胡沈奇; 李强; 肖泳; 黄晓庆,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频谱资源分配方法.
10.葛晓虎; 郭杨万里; 钟祎; 肖泳,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车联网AoI优化任务卸载方法.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010324289.8
11.李强; 张雪艳; 娄瀚琼; 葛晓虎; 肖泳; 黄晓庆,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DPG算法的D2D用户资源分配方法.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1910013868.8
12.李强; 张雪艳; 葛晓虎; 肖泳; 张靖; 韩涛; 钟祎, 一种基于信号重传的频谱共享方法和系统.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1910032114.7
13.李强; 张雪艳; 葛晓虎; 肖泳; 张靖; 韩涛; 钟祎, 一种基于信号重传的频谱共享方法和系统.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1910032114.7
14.李强; 张智宣; 陶叶; 葛晓虎; 肖泳, 一种端到端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全双工中继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已授权] 授权号: ZL202011169995.6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1大门类。学校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4个,并有工程硕士、法律硕士、MBA(含EMBA)、MPA、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学位授权。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首批研究生院之一。我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000余人。我校首批获准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专业,首批获准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研产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上,根据“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研究生院注重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并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国内外联合培养,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弹性学制等办学思路和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院始终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质量。实施与健全导师负责制,配备研究生政治辅导员,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设立研究生“三助”岗位,实行研究生中期考核,进行博士导师遴选和副导师预备队伍建设,资助和扶持导师编写、出版专著和研究生教学用书,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等,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了广泛肯定,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丰富多彩的研究生活动,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大特色。“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博士论坛”、 “学术沙龙”、“企业论坛”、“科技十佳”评比、研究生运动会、“十大歌手赛”等课外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生的生活,开阔了眼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生社团活动使研究生增长了才干,提高了适应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研究生会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了专业性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学术年会、学术讲座和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我校始终重视研究生院的建设,不断强化服务与管理职能。本着“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学在华中科大”的优良传统,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体现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